1、最后一个道士:朱至静

华阳宫地势最高的三元宫内,修有一座地宫,沿石阶两转90度即可进入。宫观中的地宫,多为道士和尚修道闭关场所,曾有最长者三年于其间不梳洗、不易装剪发,直至羽化登仙或就此圆寂。进入地宫,其顶部为砖石砌拱券式,空间广大,内有小窗和气眼。北侧有两个门洞,上书分别为“入牝”、“出玄”,是为道家修炼程度之语。南端西侧又辟门,上有石匾曰“会仙洞”,为民国三十一年所镶嵌。而这三个字,就是华阳宫最后一位道士——朱至静所题。
据传,朱至静后期就来到这所地宫修炼,进入地宫便打坐悟道,不进饮食,他的徒弟从一开始进来送些饮用水,到后来也不被允许进入。最后,朱至静被发现已在地宫中离世,其肉体宛如泥胎一般倚坐于墙,并没有实现他所希望的羽化登仙,后徒弟将其葬于华山脚下。
及至后期,当地一个农夫被分到了葬有朱至静的这片土地,觊觎陪葬品的农夫随后挖开坟墓,却不见普通棺木而是一座缸棺。打开缸口,只见朱至静尸身不腐,坐于缸中,而缸内除却尸体并无陪葬,农夫一怒之下以钩铲将其尸体勾出,扔入华阳宫前的一片沼泽,可叹这最后一位道士,就这样消失在茫茫沼泽之中了。
2、最后一个和尚:寿亭

据史料记载,华阳宫最后一个和尚法号寿亭,因华阳宫香火鼎盛而信徒众多。而寿亭和尚本身品行不端,并非真正慈悲为怀的出家之人。据传,有一河北来的女信徒特来华阳宫烧香,不想却被寿亭和尚骗至地宫,困于地下不得而出。
大众网记者特地来到故事中的地宫,与三元宫地宫不同,该地宫更加幽深隐蔽,陡峭难行,整个台阶几乎呈90度,下的地宫,暗无天日,用探照灯能依稀看到正对楼梯的是一张石床,西侧还有两个拱门,拱门下还有台阶通往更深的地下。其间没有窗户和通风气眼,因年久而遍布蛛网和尘土,其状阴森可怖,更因身处地下而温度极低。
故事的最后,因着这名女信徒的小叔子是当时一名民间队伍首领,在遍寻不见后,华山附近的眼线报来,说是在华阳宫烧完香不见了。再加上附近皆知寿亭和尚恶行,女子的小叔子遂来救出女子,并将寿亭和尚推至宫门外,点了天灯解恨。

3、最后一个尼姑:贞秀
华阳宫建筑群中的净土庵,由门楼、东西厢房和正殿组成,正殿内原塑像为“西方三圣”。相传,该组建筑为民国时期济南一位银行行长的姨太太贞秀的居住修行之地。贞秀十分受这位行长的喜爱,但在内宅之中疲于争斗,她便不时前来华阳宫,甚至小住一晚。银行行长怜其路途辛劳,于是特意修了这座净土庵,并配有厢房供其前来烧香。谁知因着居住适宜,这位姨太竟是不愿再回去,从此就在这里常住不走,带发修行了。这也是华阳宫最后的一位尼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