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与济南(三)——李世民在济南的传说
2022-09-21 09:04:17
  • 0
  • 0
  • 3

李世民与济南(三)——李世民在济南的传说

在济南,秦王李世民在济南很多地方都有他的足迹,也就不足为奇了。传说也好,真事也罢,人们世代口口相传,这绝不会是空穴来风。要说和李世民渊源最多的,不光是村落地名,还有济南的泉水了。山涧乡村、老城胡同,有很多泉水都是因秦王李世民而来。

1、饮马泉、公主泉

当年李世民东征,就驻扎在梯子山一带。有一次,李世民带兵在深山里操练,饥渴难忍,附近又找不到水,这可愁坏了一众将士。李世民的爱马心疼主人口渴,腾空而起,双蹄刨山。伴随着一声声长嘶,马蹄所刨之处,竟然涌出一股清泉。

李世民大喜,赶紧让将士们过来饮水。他尽管自己口渴难忍,但依然心疼爱马,于是让爱马先饮,其后自己才喝。正因如此,此泉才得名饮马泉。

同一条峡谷内,还有一处公主泉,公主泉的海拔低于饮马泉。

公主泉从一处石壁中流出,水流细小轻柔,悄无声息流进下游的一个小泉池里,泉池满溢之后,再沿着泉池流进峡谷,一路滋润着青草山坡,让这片绿地看起来更加青翠。

公主泉边立着一块木牌,上写:公主泉,七星泉群名泉之一,海拔642.542米。传说唐武德年间,李世民曾驻巡此地,见峡谷中芦苇成帐,内有一清泉,甚是轻柔,遂恩赏随行女眷,得名“公主泉”。

虽然木牌上有记载,但公主泉在当地人眼里的传说更朴实。当年,李世民驻扎在此,根据封建传统观念,男女不同吃同饮,李世民来到此处后,发现了这眼泉水,让女眷们饮用。白天,女眷们来此泉梳洗;晚上,女眷们就会来这里洗澡。因为四周有高高的芦苇遮挡,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所以这里成为女眷们嬉戏娱乐的好地方。

李世民下令,将士们不得靠近公主泉,饮水洗漱都在旁边的山谷里。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女眷们发现,喝了公主泉的水,皮肤更加白皙细腻了,身段也更加婀娜多姿了,就像高贵的公主一般美丽。后来,李世民就为该泉取名公主泉。如今,公主已经不在,但泉水依然长流,泉水流淌之处,那一片芦苇依然郁郁葱葱地生长着。

2、拔槊泉

拔槊泉位于村子中央最高处,青石砌成的井壁,泉水自石缝中流出,叮咚有声,常年不涸。清澈甘甜,从不枯竭。当地人饮水全靠这眼泉子,村民们都认为这泉水消灾祛病,有养生的作用,村里曾有过多名百岁以上的长寿老人。

  传说当年李世民东征时被敌军追杀到此,人困马乏,此处山高岭峻,四壁悬崖,人马口渴难耐,纷纷倒地,而敌军则步步紧逼,形势危急。李世民顺手抓过身边将士的槊,绝望地往地上一插,仰天长叹:莫非苍天绝我!说罢欲拔槊自杀。不料一股清泉随槊而出,将士一阵惊喜,人马痛饮,绝处逢生。

  

3、 淌豆泉

 淌豆泉从山脚石壁的一条小石缝里,汇成涓涓溪流倾泻而出,跌落到下面的石砌泉池里。

  淌豆泉真的能淌出豆子吗?“以前曾经淌过豆子,现在不淌了。”当地村民说,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个传说,而是对此深信不疑。

  据说,当年秦王李世民东征路经此处。由于车马劳顿,李世民便在蟠龙山西侧安营扎寨,整修军队。碰巧当时大旱,附近村庄颗粒无收。由于军粮供应不足,李世民的军队已经断粮好几天,士兵们只好以野菜充饥。一天,李世民视察军队时,发现有的士兵已饿得奄奄一息。

  李世民非常难过,他来到一处山壁前,拔剑长叹:“难道天要亡我吗?”他一怒之下,手执宝剑用力刺在对面的山壁上。山壁上顿时被他的宝剑刺出来一个大窟窿。这时,神奇的事发生了:有几股细流从山壁的窟窿眼里流了出来。更让人惊奇的是,在哗哗流出的泉水里还有豆子淌出。不一会儿,泉水和豆子便淌了一地,散发出阵阵清香。看到这些,李世民和随行的士兵惊喜万分,纷纷对着神泉俯首作揖。李世民的军队吃了豆子、喝了泉水,士气大振。

  于是,李世民把此泉命名为淌豆泉。此事在清乾隆年间的《历城县志•卷十八》和道光年间的《济南府志•卷六》中均有记载。

  周围村民知道淌豆泉能淌豆子后,纷纷前来接泉水和豆子。后来,李世民的大军离开不久,附近村庄有一个财主对淌豆泉垂涎三尺。财主为了独占淌豆泉,便从山脚下挖了一条小河沟,想把泉水引到自家院子里。他还把泉眼凿大,以图得到更多的豆子和泉水。但没想到,泉眼被凿大后,淌出的豆子却越来越少了,渐渐地,淌豆泉便没有豆子淌出,泉水也越来越小。

尽管淌豆泉不再淌出豆子,但附近村民依然把它奉为神泉。后来,村民们集资在淌豆泉南侧修建了淌豆寺,并将此山命名为淌豆寺山。

4、龙吟泉

龙吟泉位于西营镇黑峪村栗行自然村南。

  它从一棵古松柏下的洞穴中涌出,越过几块光滑的大石,再经一条输水渠流至一个石砌方池。池中泉水清澈,松柏的枝冠倒映其中,颇为有趣。附近村民说,这株松柏已有上千年,它盘踞在一片山坡上,根部牢牢插入底下石缝中,乍看之下,泉水就像是从松柏中涌出。

  传说,李世民东征时在此安营扎寨,口渴难耐。周边没有人家,也没有发现河流,这可怎么办?李世民和将士们四处找人,找累了,便来到一处山坡上休息。李世民一屁股坐在地上,突然觉得屁股下面湿漉漉的,转过头一看,地上石缝里有小股水流出。他赶紧将乱石移开,汩汩泉水顿时喷薄而出。原来,这里是一眼泉。李世民大喜,赶紧招呼将士们来喝水。

  李世民用此水泡茶,感觉非常可口,一高兴便作了四句诗:悬崖峭壁居石岭,古洞龙泉水凉清。扫叶捧茶松荫里,夕阳西下鸟自鸣。李世民还为此泉取名龙吟泉。临行时,李世民在泉边亲手栽了一棵刺松。

 5、跑马岭

跑马岭周围虽然山势陡峭,林木繁茂,但山顶却十分平坦开阔,所以正是驻扎军队的好地方:进可猛虎下山;守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话说唐武德年间,秦王李世民率军东征,途经柳埠,看中了这处地方,于是在这里安营扎寨,操练兵马,跑马岭由此得名。

  在跑马岭的山腰处,有一个名叫藏主庵的村子,村子至今还在,属于西营镇。村子背山面水,藏在密林深处,很有隐蔽性。传说当年李世民的帅帐就设在此处,后人为了纪念这件事,曾经修建过一个草庵,起名藏主庵。尤为奇特的是,在藏主庵周围见不到蒺藜。什么原因呢?传说当年李世民的军马出入军营,常苦于蒺藜太多,扎伤马蹄,于是李世民叹道:“要是不长蒺藜该多好!”谁知从此以后,这周围就真的不长蒺藜了。据说后来还曾有人特意从山下把蒺藜移栽上来,但是始终没有长成。

  在跑马岭度过一段养精蓄锐的练兵时光后,李世民兵强马壮,继续东征。作为李世民曾经的跑马练兵之处,跑马岭也有了一个连接历史深处的响亮名字。

6、眼明泉、净眼泉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大怒,御驾亲征。当路过临济县(当时章丘称临济)西麻湾时,众多士兵得了眼疾。此时,有童男童女二人出现,带领士兵至泉边冲洗,病去眼明,童男童女也悠然隐遁。此后,人们便称此泉为“净明泉”或“眼明泉”,并在泉边建“眼明王庙”,内塑童男童女神像。今塑像已毁,但庙尚存,留有清朝道光二十四年《重修眼明殿记》及《西泉镇》等石碑。旁有西泉古桥,据《齐乘》载:“明水一名净明泉,出百脉泉西北石桥边,其泉至洁,纤尘不留,土人以洗目退昏翳,与西麻湾水合流三里余,入绣江。”

7、太子泉

太子泉,”相传李世民当年领兵打仗经过这里,正赶上儿子出生,‘太子泉’因此得名。”4日上午,章丘市官庄镇三角湾村村主任王庆利指着太子泉告诉记者,太子泉位于太子崖下,方方正正像个水井,泉池长1.2米,宽0.95米,目前水深1.5米左右,水位高的时候能达到两米多,全村238户村民有一半都来这里挑水。

“泉水长年恒温18摄氏度,夏天冰西瓜、泡啤酒非常好。"在石匣村一处民居旁,貌不惊人的凉水泉吸引了普查队员的注意。记者看到,凉水泉水量很大,流出的泉水向下汇成了一条小河,流经一里地之外的珍王庙泉和升仙桥。 ?“凉水泉在章丘南部山区属于水量比较大的,一小时100多方水。”据介绍,无论雨季旱季,凉水泉长年喷涌,水量很大,比黑虎泉一个兽头的喷水量还大。如果再下几场大雨,水位高的时候可以达到每小时200多方。村庄周围的小河就是凉水泉的泉水汇集而成的,因此民间说法叫做“一泉成河”。 ?“爱护泉水就是爱护我们自己啊!”石匣村的于大娘告诉记者,正因为有了凉水泉,人们才在附近聚居,随后才有了这些村庄。凉水泉作为主要水源,养活了附近一个行政村、四个自然村的2500多人。

8、灰泉

灰泉位于灰泉村入口处,与拔槊泉隔山而居。在灰泉村口,有棵老核桃树,树下有口深井,原来是眼山泉,叫做灰泉。传说:唐王李世民东征时,带领人马路过此地,见半山腰有一泓清泉汩汩流淌,李世民口渴难耐,便下马离鞍,俯身泉边痛饮起来。几口泉水下肚,李世民顿觉神清气爽,通体舒畅,不再困乏。喝完泉水,李世民起身正欲离去时,无意间瞥见泉水中自己的倒影,两只下垂的帽翅竟像两只兔子耳朵那样耷拉着,心中顿觉不快,便令人寻来草灰,抓了一把撒到泉中。于是,“灰泉”之名就这样流传下来。有人在泉边题诗:村悬半山秀,井临古树幽。

9、皇姑井

在长清区崮云湖街道的皇姑井村,有一口“皇姑井”,这口井常年喷涌泉水,从来没有间断过。并且,井口上面专门建了一个亭子。村里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李世民东征行军到皇姑井时人困马乏,发现村内有一口土井,却找不到打水的东西。这时有一村姑走来,提着一个篮子,挑着半桶水。村姑放下篮子和桶,示意将士们尽管吃喝,将士们惊喜地发现:无论吃喝多少,篮子里总是留下半张饼,水桶里的水也是半桶!将士们吃喝完毕,村姑驾云而去。后来李世民登基,为纪念 村姑,便把这口井命名为“皇姑井”。

皇姑井还有一个特点:泉水从石缝中涌出后,顺着沟渠流出村外,流向大约5里外的济南园博园。园博园中有一个东风水库,泉水就是流到了这个水库中。

10、唐冶名称的来历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大队人马一路浩浩荡荡经过唐冶村附近时,由于大军疲惫不堪,再加上粮食和军备物资匮乏,李世民便下令就地安营扎寨,筹集物资。李世民在附近的一座不起眼的小山上无意间发现了铁矿,他如获至宝。铁矿在当时是冶炼兵器的宝贝,对军事有着重要的作用。李世民下令在此修建冶炼厂,大规模冶炼兵器,慢慢的,人们便在这里聚集起来,形成了一个村子,起名叫唐冶。后来,唐冶村就一代代延续下来,直到现在。

11、唐王山

公元645年唐王李世民亲带大军东征路过章丘,在城南三十里处两侧各有一座不大的山峦。左青龙,右白虎,风水绝佳。手下军师徐茂公见此地风水甚好,请唐王上山观景并建议在此安营扎寨。唐王见城区与明水之间泉水环抱,荷稻飘香,清河绣江水韵连绵。况且南有胡山作为屏障,城区及明水地势皆较低,因而此处位置颇佳。李世民徜徉于松柏之间,打坐磐石之上眺望,心情特别舒畅。无意之中脱下战靴抖了几下,靴中石粒悄然滚出,时间一久便形成了一块山巅平地,于是人们称其为“靴子顶”。李世民兴致正浓,徐茂公催其下山休息,保佑龙体康安。哪知在转近路下山之时,唐王李世民战袍被山上萌生杂乱的酸枣棘针划破了。李世民龙颜大怒,圣言降罪。原来唐王山上的酸枣棘针略带弯刺,呈浅弯鱼钩状。那时,当地百姓上山时手中都带砍刀,有遮挡道路者即砍之。可是唐王等人匆匆上山,自然不会留心此事,所以被棘针划破战袍在所难免。自唐王怪罪后,棘刺便向下而生,弯钩之处受“压”变直,自此山上再也没有见过带弯钩的棘针。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唐王治世繁荣和“剿匪”战功,便将此山命名为唐王山,并把与其相距不远之处的道路命名为唐王山路。唐王山之名一直衍用至今,这段神奇的传说也一并流传了下来。唐王山因唐王而名,改造完成后的唐王山公园也更美了,更靓了。

12、“天仓”“地库”“马闹坡”“马刨泉”

天仓岭、马闹坡地处济南市章丘区官庄街道南部山区,与当地知名景区赵八洞为邻。相传当年唐王东征来到天仓岭地界时,由于一路行军打仗,后勤物资供应不上,已到了粮无可食水无可饮的地步。大军行至一如盆底的深谷,但见这处峭壁如鬼斧神工一般笔直。此时,唐王的爱妃即将临盆生产,他随令手下在地图上标注“盆崖”。 此处山岭陡峭无比,队伍无法前行,唐王下令开山劈路。由于缺粮无水,兵卒个个累得浑身无力,此时山上能吃的野味和野菜已经被士兵们消耗完了,再没有可以充饥的东西。

唐王一筹莫展,竟在极度疲惫中睡着了。睡梦中,唐王见到慈眉善目的女神碧霞元君飘然而至,对着他喃喃自语:天仓储粟米,地库藏陌刀,甘泉马蹄刨。然后飘然而去。

唐王惊醒后,忽然听说自己的战马在天仓岭上失踪了,急令兵卒去找。不多时,有士兵在附近一山坡下找到战马,只见战马发飙用蹄刨地,不停嘶鸣。一会,见地上有水浸出,战马猛地用力一刨,霎时一支水柱窜了出来,唐王高兴地掬水品尝,但觉甘冽异常,暗自庆幸终于找到了水源。

将士们争相喝水之际,唐王忽又接报:发现有只蚂蚁精往一处岩缝运谷粟。唐王遂来到石缝处,只见石缝中粟米不断流出,唐王遂高兴地令伙食官取米做饭。唐王和士卒吃过饭,忽然想起那句“地库藏陌刀”,便又命人寻找,终于在不远处发现一窖,窖中有陌刀数万,箭簇无数。

唐王觉得这些奇缘太不可思议,遂率众将来到开山庙,跪在神像面前,上香、磕头。回到营地,唐王又亲书“天仓”“地库”“马闹坡”“马刨泉”,然后吩咐左右拓石刻碑,以作纪念。

13、眼明泉

在眼明王庙前的碑中记载:……李世民东征高丽时路过此处,很多士兵得了眼病。此时,有童男童女二人出现,带领士兵到泉边冲洗,倾刻间病去眼明,唐王大喜,待他寻找童男童女时,童男童女却已悠然隐遁。凯旋归来,唐王赐此泉为“眼明泉”,在泉边建“眼明王庙”,内塑童男童女神像,敕封为眼明王爷、眼明王姑,供人祭拜,以彰功德。

14、宝珠山,相传,当年唐太宗李世民东征,路过此地,在天苍岭山脚下安营扎寨,休整军马。见南北两条山脉宛如两条巨龙,中间一座小山突兀而起,烟雾缭绕,缥缥缈缈,闪闪发光,此景宛若二龙戏珠。唐王大悦,遂封此山为宝珠山。宝珠山之说流传至今,被当地视为风水宝地。

15、拦马摇,

七星台这里还有唐太宗李世民的传说。景区内有山谷名曰“拦马摇”。据说,李世民东征时从这里路过,被这条山谷拦住去路,他抖擞精神,策马扬鞭,腾空跃起,跨谷而过。此山谷因此得名。

16、跑马泉

相传,唐王李世民率大将秦琼、尉迟恭东征战败,退到现在的叶家坡一带。当是正值六月大热天,大军人困马乏,口渴难当。李世民便令军士解鞍小憩,寻找水源解渴。结果找来找去也没有找到,大家都很丧气。李世民想用曹操当年“望梅止渴”的办法让大军振奋起来,结果说了半天,大军竟然不为所动,依然唉声叹气渴得难受。李世民一时也没了辙,干脆席地而坐,闭目养神。 突然间,李世民的坐骑白龙马一声咆哮,四蹄不停地在地下掘土。李世民心疼爱驹,急忙命人过去制止,但马儿一直未停,唐王李世民便亲自走过去,用手拍了拍马屁股,马停了下来,脚下,竟然有一股细细的泉水涌了出来,由浊变清,由细变粗。白龙马浑身是汗,累趴下了,再也没有起来。为纪念白龙马,李世民将此泉命名为“咆马泉”。时间久了,因上面有跑马岭,此泉就改为了“跑马泉”。现在跑马泉遗址就在进村的大柳树附近,现在泉水依然是村里的主要水源。

17、马蹄泉

彩石,马蹄泉,相传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在统一战争途中率大队人马来到镜子山下,人困马乏,口渴难耐,但无水可寻。此时,他的坐骑一声长嘶,双蹄腾空而起,猛刨山石,刨出一洼清泉,顿时水流汩汩,解了人马之危,太宗大喜,视此地为天赐吉祥之地,下令在此安营扎寨。此泉便称之为“马蹄泉”。

18、牛王庙:

莱芜,相传在隋朝末午,秦王李世民东征时,被敌兵追杀到杨王后村东北塌马河岸边,人困马乏,马陷泥沙,眼看追兵就到眼前。李世民仰天长叹:"天绝我也。"在这生死关头,忽见一老者牵一老黄牛飘然而至,对李世民说:"骑着此牛可以过河,过河一里处有一小庙须跪拜,切记!切记!"说完老者飘然而逝。李世民过河后,老黄牛也飘然消失,果见不远处有一小庙。庙已残破不堪,李世民来到庙前倒地跪拜,并许愿称帝后一定重修此庙。这时一匹骏马呼啸而至,李世民乘马而去。李世民称帝后,拨48;0-两银子重修此庙,位置在村东北,这就是人们传说的"牛王庙"。此庙毁于战乱中。

19、大圣寺

莱芜据史书记载:唐贞观年间,始建大圣寺,其规模宏大,寺内有大雄宝殿,宝殿四周楼阁林立,大殿东西廊坊曲折蜿蜒。寺内古槐、古柏、古银杏等古树绿荫如盖,使得大圣寺更显庄重肃穆。当时每年阴历十月十三举办大型庙会--大圣寺庙会。其间大圣寺附近更是人流如梭,万人齐聚。各县民间艺人也聚此一显绝技。在大圣寺东南建有寺内历代住持之坟墓一塔林。大圣寺在香火旺盛时,声名远播,据传唐太宗李世民泰山封禅后,曾听闻大圣寺之名而改道走马游览大圣寺。传说当时大圣寺刚修建完成,规模并不宏大。但为了提高其知名度,寺内主持在地方官帮助下,在方圆数十里围上黄幔,使李世民误以为大圣寺占地数十里而惊叹其为泰安府第一大寺。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