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鹊华秋色》图到底是有错还是无,视角方位之我见
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是一幅以实景为题材的山水作品。《鹊华秋色》图中就有一处错误,而且最初是由乾隆皇帝发现的。赵孟頫在题记中写到“其东则鹊山也”,然而乾隆发现鹊山在华山之西,两座山的方向刚好记反了。对于赵孟頫题记中的这个错误,乾隆疑为“一时笔误”。此后,还有当今,在学术界与民间还争议不断。《鹊华秋色》图作者到底是从那个视角来展示的华、鹊俩山。
一抛开作者视角暂且不谈,我们先把华山的朝南向,朝西向图示给大家。

正南向图示



正西向图示
由此就不难看出《鹊华秋色》图双峰视角只有在西向,某些人说的南向视角,双峰是根本看不到的。

古代乾隆皇帝都能如此,把图与实进行真实对比,祥查比照,看出问题,招出毛病。在这里就让人不得不说,今人不如古人,单凭主观想象,一不临景,二不探查。就满口而言,视乎很懂,很专业的样子,甚至说,乾隆不懂画,真不知谁懂。在此不是画有没有错的问题,而是题记当中的鹊、华两山的方位搞反了。某先生的或许、如果可能是多了点了吧。其言道:“或许是为了避免遭人非议,或许是为了宣示南面为君的姿态,赵孟頫有意识标明居左的鹊山在东,居右的华山在西,让人确信他描绘的是南面的景观。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赵孟頫的这个错误就不是“一时笔误”,而是用心良苦。”一个结论,两个或许,一个如果,得出来“而是用心良苦”。
自古去。华山俩条路,一路,水路从南,一路,路路从西。华山在老济南城东北向,鹊山的西北向。所以鹊、华两山展现给世人的,如同赵孟頫的名作《鹊华秋色》图与乾隆皇帝的视野别无二致。乾隆在沉醉于“图与景会”“两相比拟”时,在赵孟頫的题记中发现了错误。赵孟頫在题记中写到“其东则鹊山也”,然而乾隆发现鹊山在华山之西,两座山的方向刚好记反了。对于赵孟頫题记中的这个错误,乾隆认定为“一时笔误”。他在已经满满当当的画面上,先后题写诗文九处,其中四处强调东华西鹊。可见乾隆皇帝对此画作的深爱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