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与济南(四)——与李世民有关的地名历城区
2022-09-22 09:13:59
  • 0
  • 0
  • 6

李世民与济南(四)——与李世民有关的地名历城区

1、唐冶,冶,古指冶炼金属、烧铸铁器的地方。这里曾是唐期冶铁重镇。据载,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时,路过此处发现附近的山上盛产铁矿。于是,下令修建冶炼厂,招募民众冶炼兵器,以此作为东征时的兵器供应后备基地。1958年时,考古人员曾在此出土过古铁锤、铁锹、矿灯等物,证实了传说的可信。

2、唐王镇,此镇为千年古镇。得名据传是唐王李世民东征高丽时,曾经在这里安营扎寨。

3、云河,位于历城区车川东,邻近锦绣川水库。得名据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时,在河边迎见了故友而得名“迎河庄”,也称“云河庄”。

4、廒而庄,位于历城区车川西,锦绣川南岸。得名据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时,曾在此建仓收藏粮食而得名。廒,就是粮仓的意思。

5、马闹坡,位于章丘区闫家峪乡。得名据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时,曾在此歇马休整。夜里天上突然落下七颗星(陨石),马受惊而闹。

5、西营,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到此,视为军事要地,进能攻,退能守,便在此安营扎寨两处,一营驻西,一营驻南。因此处位西,沿称村名西营。

 6、东积米峪 位于西营东北5公里,东为灰泉子,南为鸭子泉,西邻西积米峪。唐代,曾名积米峪。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时,曾在此积存过粮草而得名。

7、西积米峪 位于西营东北4.5公里,东邻东积米峪,南为红岭,北为黄鹿泉顶。村名来历及沿革与东积米峪同。

8、遛马岭 位于西营东北6.75公里,南为火窝子,西为弯弯地,西北邻花金稍。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时曾在此住扎兵营,因此处山顶平坦,将士们常在此遛马而得村名。

9、灰泉子 位于西营东北6公里,东为拔槊泉,西邻东积米峪。村有古名泉灰泉。唐代,称灰泉子。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路过,见一泉水质不清,细看,乃泉在背阴处水似灰色而得村中。

10、拔槊泉 位于西营东北6.75公里,东邻宝山,南为石门沟,西为灰泉子。

相传,村名来源于唐太宗李世民东征到此插“槊”,拔槊而成泉的故事,故村因泉而得名拔槊泉。

11、天晴峪 位于西营以东5公里,东为佛峪,南邻坔窝,东北为石门沟。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沿途阴雨连绵,行军艰难。当路过此地时,忽然风起云散,雨过天晴,故而得名天晴峪。

12、中阁老 位于西营以南3.5公里,南邻上阁老,西为上罗伽,北为下阁老。  曾名阁老村。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时因战事失利兵困于此。群臣分兵屯守,由阁员在此操练兵马,以待时机。后为纪念阁老之功德,故得名阁老村。

13、 下阁老 位于西营以南3.25公里,南为中阁老,西为下罗伽,北为小南营。村名来历及沿革与中阁老同。其村位下,沿称下阁老。

14、上阁老 位于西营以南4公里,东为山东头庄,西为杏行子,北邻中阁老。

村名来历及沿革与中阁老同,其村位上,沿称上阁老。

15、阁老庵 位于西营以南4公里,东邻上阁老,东北为中阁老。村有玉泉寺遗址。

16、藏主庵 位于西营以南5.75公里,东为杜家坡,南依跑马岭,东北邻叶家坡。唐代,称唐主庵。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时,因战事失利兵困于此。后经养精蓄税,演练兵马,再战而胜之。为此曾修建“唐主庵”以示纪念,遂得村名。

17、下降甘 位于西营以南5.25公里,东为八十崖,南邻上降甘,西为后降甘。 唐代,曾称箭杆村。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在大南营驻军时,曾在此处拉弓射箭操练兵马,故名。县志记载:明崇祯《历城县志》“锦阳川路:枪杆”,清乾隆《历城县志》“东南乡南保泉三:蒋杆庄”,民国《续修历城县志》“东庑乡南保全三:箭竿庄”。另外村北清同治八年(1869)所立官地官居槐则载为箭杆村。后来逐渐叫成降甘村,又分为上、下两个村,此处位下,故沿称下降甘。  

18、后降甘 位于西营以南5公里,东邻下降甘,西为杜家坡,北有上阁老。属下降甘村民委员会。村北半山腰有济南古名泉岩水泉或胭脂泉。

19、上降甘 位于西营以南6.25公里,东为王家庄,南邻南石灰峪,北为下降甘。村名来历及沿革与下降甘同,后沿称上降甘。

20、宅科 位于东彩石以南3.5公里。巨野河上游西岸,东为三泉峪,南邻南泉。 相传在汉代,名为“贼窝”。唐李世民东征路过时将聚贼剿灭。

21、东泉 位于东彩石以南4.5公里,巨野河上游东岸,东为风落峪,西南邻南泉。村西有古名泉东泉和双峰庵佛塔。唐代,称饮马东泉。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进,曾在此饮过马而得名。

22、下黄歇 位于东彩石西南5.25公里,东为南泉,南邻上黄歇,东北为宅科。约在唐代,村名黄歇。相传,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过路曾在此歇息过而得名。  23、上黄歇 位于东彩石西南5.75公里,东为南泉,南为井子峪,北邻下黄歇。村有石佛殿石刻造像。曾称黄歇。村名来历与下黄歇同。

24、南泉 位于东彩石以南5.5公里,巨野河上游东岸,东依围子山,南为白腊滩,东北邻东泉。围子山上有800多平方米的山寨遗址。约在唐代,曾名永师庄。相传,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时曾在此饮用过泉水,又得名南泉。

25、中泉 位于东彩石以南8公里,巨野河上游西岸,南为虎门,西北邻柳泉。村中有古名泉中泉,锶的含量较高。约在唐代,称忠泉。村以泉而得名。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至此,一时口渴难忍,忽见地面涌出一清水泉,便封其为忠泉。

26、讲书院 位于东彩石以南9公里,东依荆子山,南为岭后。北邻马驹子。村有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讲书院(福圣寺)。约在元代,曾名福圣寺。村以寺而得名,亦名讲书院。传说有二。一为唐太宗李世民东征至下,曾在此讲过学而改称讲书院。

27、万粮峪 位于东彩石以南10公里,巨野河上游,东邻玉河泉,西依劈山,东北为徐家场。唐代,称望粮峪。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率大军东征至此,粮饷不及。以盼望运来军饷万担粮,沿称万粮峪。

28、司家庄 位于韩家庄以西0.75公里,巨野河北岸,南邻唐王道口,西为东王村。270户,950人。设司家庄村民委员会。村中有株唐槐抱着一株楸树同生共长,被誉为罕见奇观"古槐抱楸"。相传,为唐太宗李世民东征路经此地所栽。

29、唐王道口 位于韩家庄以西,巨野河南岸,西为王新,北邻司家庄。988户,3506人。设唐王道口东、唐王道口西村民委员会。农历五、十日逢集。村有300多年的皂荚树。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唐王渡口。相传,因纪念唐太宗李世民东征经此渡过巨野河而得名。

30、唐王镇,在济南市东北部有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千年古镇,名曰唐王镇,穿镇而过有一条河,叫巨野河,相传唐王李世民在此北渡东征并于岸边落轿查访,唐王镇由此而得名。

31、唐王村,有一处形似凤凰的池塘叫作凤凰湾,相传大旱之年李世民在此地查访,体恤民情。此举感动上苍,一只金凤凰飞落人间化为一潭碧水。后来人们为纪念唐王李世民,修凤凰湾以示感恩。凤凰湾位于唐王村西北角,占地约十余亩,其水势浩淼,碧波荡漾,过去曾以“水源丰茂,常年不涸,”而著称。可惜,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凤凰湾变成了一片荒滩,这不能说不是一件憾事。

32、唐王镇龙泉寺,当年,李世民率领大军东征的时候曾路过这里。李世民在隧道出水口处慨叹:“此泉壮哉!”当时,李世民并不知道这其实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泉眼,而是一个引水隧道出水口。后来,李世民领军渡河的地方被称为唐王道口,这一隧道出水口就被称为“龙泉”了。在唐代开元年间,佛教盛行。有人在龙泉附近修了一座寺庙,因靠近龙泉,就取名为龙泉寺。

33、在章丘眼明泉公园的西北部,有一座眼明王庙,据传说是唐王李世民东征时所建,距今已有一千三百七十余年。元代《齐乘》载:“明水,一名‘净明泉’,出百脉西北石桥边,其泉至洁,纤尘不留,土人以洗目,纤尘不染,土人以洗目退昏翳,与西麻湾水合流三余里,入绣江河”。

34、章丘宝珠山,传说,当年唐太宗李世民东征,在天苍岭山脚下安营扎寨,休整军马。见南北两条山脉宛如两条巨龙,中间一座小山突兀而起,烟雾缭绕,缥缥缈缈,闪闪发光,此景宛若二龙戏珠。唐王大悦,遂封此山为宝珠山

35、大南营村,李世民饮马泉,传说李世民在此训练兵马,人困马乏,在此发现此泉,就被后人命名为饮马泉。

36、37、38、39、40、41、42、43、渴马崖、东渴马村、西渴马村、催马村、炒米店村、饮马庄村、大饮马和小饮马。据传唐朝,李世民帅兵来到这里。济南的泉水之源都没水了,大军口渴难耐,所以这一片山崖就叫渴马崖;忽然发现山下有个村子,结果一问,也是没水,继续渴,于是这个村子就叫东渴马村;继续西行,又经过一个村子,还是没水,于是这个村子就叫西渴马村;继续向前,又发现一个村子,赶紧催马加快脚步,结果村子里还是没水,于是这个村子就叫催马村;继续往西,又走一个村子,饥渴难耐,但还是无水做饭,只好炒米为食,于是这个村子就叫炒米店村;吃完炒米,折向北行,终于在一个村子找到了水,于是就叫饮马庄村,后来村子分为两个,大饮马和小饮马。也就是现在的济南西客站片区。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